2022年漯河市博物馆年度报告
2022年,在市文广旅局党组的领导下,漯河市博物馆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历届全会精神,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提升文物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荣获漯河市社科先进普及基地、漯河市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思想政治建设务实有效
(一)强化政治理论学习。积极组织单位内部学习,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等内容,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历史研究工作、文化产业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人员收听收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的报告。通过学习,切实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体现在实际效果上。
(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认真把握“意识形态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内涵,自觉站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找准立足点,发挥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的重要作用,挖掘和展示漯河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探秘贾湖”系列文化宣传活动等,扎实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保障决策机制的正确施行。按照《漯河市文广旅局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要点》(漯文广旅党〔2022〕15号)通知要求,认真排查本单位内部存在的廉政风险点,压紧压实廉政责任,着力打造廉洁队伍。
二、“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
一是持续推进“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组织召开博物馆“能力作风建设年”动员会,传达省、市、局党组有关能力作风建设会议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漯河市博物馆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方案》,成立漯河市博物馆“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根据市文广旅局下发的问题清单,全面查摆党员干部能力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持续推进“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走深走实。
二是深入开展“三学三守三提升”专项活动。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组织集中学习、结合实际工作开展自学等方式,多措并举抓实做细“三学三守三提升”专项活动成效,统筹做好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按照要求抓好各个时间节点任务,努力锻造过硬队伍、推动文博事业发展,以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三是认真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查自纠和防灾减灾相关问题自查自纠。组织召开“聚焦‘关键词’、激发精气神”专项以案促改工作会议和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追责问责案件以案促改专题会议。全方位查找存在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制定整改台账,落实整改责任,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推动业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做好服务接待工作。今年以来,我馆共接待观众13万余人次。安排讲解456场,服务观众11000余人次,其中,小小讲解员讲解50场,服务观众1500余人。还接待了河南博物院副院长翟宏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常英敏,市纪委监委派驻第三纪检监察组组长黄怡博等各级领导10余次调研参观。优质的服务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二)推出各类特色展览。今年以来,我馆共制作、引进、推出线上线下展览6个。一是“虎虎生福——壬寅虎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在壬寅虎年来临之际,向广大公众奉上数百件以虎为题材图文展览,营造了浓厚的新年喜庆氛围,该展览荣获了由中国文物报社颁发的“优秀讲解活动三等奖”。二是举办“王春平身边个人插画展”。此次展览是我馆首次尝试展出个人书画作品,开启了馆校教育合作的新途径。三是为迎接和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相继举办“‘献礼二十大 家和万事兴’家教家风主题展”、“城·事印象摄影作品展”等。不仅展现中华传统经典家风家训文化,也从多种视角展示祖国和家乡的发展风貌,为广大市民奉上一份丰富多彩的精神大餐。“‘献礼二十大 家和万事兴’家教家风主题展”受到了《河南日报》、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漯河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四是“瓷器上的精美纹饰”、“镜鉴千秋 镜中风云”等线上展览满足了观众足不出户在线观展的需求。
(二)社教活动丰富多彩。配合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春节等传统文化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社教活动65场,活动参与人数突破2万人次。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联合《漯河日报》社首次尝试“探秘贾湖”线上直播,直播通过《漯河日报》抖音号、漯河发布视频号等平台播出,吸引了近万名观众在线观看。承办漯河市喜迎二十大红色故事会讲解员大赛。参赛选手紧紧围绕“传承建党精神 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展现漯河人民坚定不移跟党走、矢志不渝奋进新时代的信心和决心。我馆选送的两名参赛者均获二等奖,我馆荣获优秀组织奖。在国庆节期间,“我和国旗合张影”、“我和祖国心贴心”、“我为祖国送祝福”等祖国在我心中系列活动,让观众以自己的方式为祖国母亲庆生,把最美的祝福献给祖国。此外,市博物馆还结合馆藏文物和文化特色,精心推出“小小贾湖文化传承人暨第二期小小讲解员”、“合照吧!贾湖人”、“投壶体验”、“文物修复体验”、“手绘帆布袋”、“国庆电影大放送”等多场次形式多样、内容精彩的系列社教活动。一系列趣味盎然的活动,让观众感受到了历史文化艺术带来的精神愉悦,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操。
(三)推进学术研究。2021年我馆聚焦漯河本地历史文化、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等内容,持续深化学术研究,不断提升科研水平。积极申报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1项,漯河市社科联调研课题7项。最终课题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结项2项,为漯河更加出彩贡献了文博力量。2022年7月22日,漯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下达了202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通知,我馆姚璐、弯宇等人主持申报的课题获得5项立项。立项课题包括了漯河市民俗文化、革命红色文化、贾湖文化、品牌形象工程等多个领域。我馆也将以本次课题立项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学术研究能力,深化漯河本地历史文化研究。
(四)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实施游客参观预约登记制度,每天两次定时对电梯、走廊等公共区域开展消杀工作,加强博物馆工作人员健康检测和来(返)漯人员信息报备,切实筑牢疫情防控防线。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开展消防培训和安全应急演练,确保博物馆无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防汛值守,制定《漯河市博物馆防汛应急预案》,充实应急救援队伍力量,更新无法使用的应急物资,添置沙袋、救生衣、防水手电等防汛物资,防患于未然。
(五)强化文物养护管理。疫情闭馆期间,聘请专业人员对展厅玻璃和柜内卫生进行清理。时刻关注恒温恒湿机器内部水位变化,保持藏品适宜的温湿度。购买并在展柜内放置温湿度计和防潮袋,文物库房内放置防虫丸等,营造干净整洁的文物保存环境。
(六)扎实推进文明创建。通过微信公众平台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继续壮大博物馆学雷锋志愿队伍。开展“3.5”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组织志愿者下沉一线,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助力全民核酸检测;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对公益广告展板内容、消防器材达标情况、便民服务设施完整情况进行认真自查,确保公益广告突出思想性和观赏性,消防器材及各项便民服务设施达到创文标准;定期定期到泰中社区、建业壹号城邦开展城市清洁行动和疫情防控等,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精神,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七)文创大赛圆满结束。1月24日,由我馆承办的第八届河南省博物馆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圆满结束。大赛克服7.20洪灾和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从上千余份稿件中最终选出45组优秀获奖作品,为全省博物馆文创品牌输入了优秀产品。本次比赛受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河南省文物局网站、《河南工人日报》、《郑州日报》、《漯河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报道,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月5日,漯河市博物馆首个数字文创产品“虎形玉佩”正式上线,这是漯河市博物馆更好地传递历史文化,让藏品走进千家万户的另一种实践和探索。
(八)加大宣传提升知名度。2022年,建成启用漯河市博物馆网站,并保持内容及时更新。在省级及以上媒体发表漯河市博物馆信息20余篇,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59篇,我馆位列全市文广旅信息工作第一方阵。积极协助中央电视台《寻古中国》栏目组和河南省广播电视台《文博河南》栏目组拍摄贾湖遗址相关视频,进一步提升漯河市博物馆和贾湖遗址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推动漯河市文博事业迈上新的台阶。3月8日,河南新闻广播的《河南文物之窗》栏目专题报道漯河市博物馆节目。另外,受河南省文物局邀请,参与录制《河南文博·这十年》系列专题片,并以“文化赋能,让漯博更有力量”为主题,介绍了漯河市博物馆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回应了大众对文化、文物、文明需求的变化,表示漯河市博物馆必将为我市民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九)提升人员业务水平。为充分发挥漯河市博物馆各项业务功能,提高专业人员业务水平,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博物馆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积极组织博物馆干部职工参加“2022年文博业务知识在线公益培训课程”、“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之文物库房建设与环境调控”、“博物馆也能服务婴幼儿吗?”等线上直播培训;先后派遣人员到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周口市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携漯河市博物馆文创产品亮相第九届“博博会”。通过交流学习,我馆工作人员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调整思路,切实提高了博物馆的业务水平。
(十)文博援疆“开花结果”。今年我馆积极响应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的号召,选拔高萌、郭涵箐两名女同志,加入河南省“柔性援疆小组”,对口支援建设新星市博物馆。面对新环境的众多不适,她们克服困难,在库房管理、陈列展览以及文物摄影等方面发挥了专业优势。对4000余件兵团文物进行整理、拍照、录入、确保捐赠清单的完整性。对1000余件上展兵团文物进行了系统拣选,并逐一进行拍照、建立文物分类账,保证了展陈设计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