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漯河市博物馆年度报告
2024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纲领,漯河市博物馆积极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历史文化展示水平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坚持固本培元、守正创新,实现了既定的工作目标与任务。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意识形态工作务实有效
(一)坚守思想阵地,加强理论学习。建立并完善了常态化、制度化的政治理论学习机制,确保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及时传达到每一位员工。组织开展了“学思践悟二十大,凝心聚力促发展”系列学习活动,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学习,全馆上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显著增强,职工队伍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同步提升,为博物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积极开展活动,深入社区群众。结合博物馆工作实际,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活动。通过“双承诺”“双报到”“双结对”、“学雷锋”志愿服务、“文明探源我来说”等主题活动,深入社区写春联、送温暖,以走进校园办课程、讲历史等途径,把优秀文化带到基层,让群众近距离感受。10月10日博物馆党支部全体成员到双龙社区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党支部活动,在重阳节到来之际为社区老年人送温暖,副书记姚璐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开展讲座,支部为参与互动的朋友们送上精美礼品。
(三)利用本馆资源优势,弘扬漯河优秀文化。本馆积极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为全市文化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一是强化陈列展览的价值导向,深入挖掘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历史文化,教育和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二是发挥博物馆“第二课堂”作用,加强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开展“探秘贾湖”等系列社教活动,促使青少年提升境界、涵养气概、激励担当,扎实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
二、推动博物馆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举办特色展览。今年我馆共有6个临时展览免费对外开放。一是“龙行天下——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线上+线下)。该展览向广大公众奉上数百件以龙为题材图文展览,营造了浓厚的新年喜庆氛围。此展览荣获中国文物报“设计布展创新优秀项目”奖。二是“大美江山 乡村蝶变——全国巡回画展”。此展是著名画家杨一峰先生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走访调研过的地方进行的创作,描绘了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三是“大河上下——黄河流域陶瓷精品展”。展览以时间为顺序,分别讲述了黄河流域陶瓷器的起源、发展以及衰落等几个阶段,让观众深刻感受到黄河流域陶瓷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富多彩。四是“‘我和我们的政协’书画展”。本展览为庆祝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以书画作品寄托中华优秀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再现人民政协光辉历程。五是“清风漯河 廉润沙澧——文艺作品展”。本展览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得到生动体现,也是全市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一次成果展示。
(二)做好服务接待工作。今年我馆共接待观众27万余人次。安排志愿讲解246场,服务观众6万余人次,其中,小小讲解员讲解115场,服务观众2万余人次。
研学接待方面,共有漯河市实验小学、漯河技师学校、北京大学光华学院等46批次前来研学,服务人数超过6千人次。政务方面,共接待包括新疆兵团、河南省委组织部、南阳市内乡县文化广电局、巴彦卓尔市政协等各级领导调研参观35批次。优质的服务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较好地发挥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我馆讲解员姜丽艳同志在“大邑商杯”河南省第九届讲解员讲解推介活动中,荣获志愿组“十佳讲解员”。
(三)社教活动丰富多彩。配合“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春节等文化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社教活动78场,活动参与人数突破3万人次。其中,“舞龙头”、“漯博古韵·汉服游馆”、“香茶端午·安康有福”等活动,更直观展现文物及其相关的历史文化故事,培养了观众热爱家乡、热爱传统历史文化的高尚情操。定期组织高级职称以上专家、馆领导亲自示范科学规范的高水平陈列展览专业导赏活动30次,吸引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积极参与,丰富文物故事的讲述方式、拓展传播水平。
全年招募培训志愿者29名,其中包括摄影志愿者、讲解志愿者和助教,并长期为博物馆提供志愿服务。同时,培养小小讲解员20名,为馆里提供讲解服务近100小时。1月23日,我馆报送的“探秘贾湖”系列社教活动被河南省博物馆学会、河南日报社评为2023年度河南省博物馆“十佳案例”入围项目。8月30日,我馆推荐的小小讲解员参加河南省第二届“红领巾讲解员”风采大赛荣获一等奖。
(四)强化馆校合作。为加强参与、构建馆校间的协作交流机制,服务所在地城乡人民文化生活,我馆大力推进《探秘贾湖》课程进校园进社区,分别到长申玉社区、召陵中学、郾城小学、周口天立学校等地开展9场活动。此次活动既拓宽了课堂的边界,将社会公共场馆与校园、课本知识通联,又推动贾湖文化走出去,提高漯河文化感召力,助力贾湖文化成为漯河独特的文化地标和中华文化的典型标志之一。
(五)博物馆智慧化程度提升。其一是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稳步推进,主要用于改善漯河市博物馆可移动文物保存环境,维护文物安全和健康,完善藏品管理数字系统,建设智慧化博物馆。其二是配合展览需要,今年我馆更新了一楼临展厅的几组展柜,包括一组L形沿墙柜、一组两面柜、两组四面柜,以期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
(六)加强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本年度更换了展柜内的防潮袋,更换了文物库房内的防虫丸等,营造干净整洁的文物保存环境。为确保文物安全,完成馆藏文物核查清库。5至6月,开展了一年一度文物清查盘点工作,对库房、展室文物进行了全部核查清点,做到账物一致,目前馆藏文物2258件/套。认真做好文物征集工作,今年初,接受市民捐赠汉代铜镜2枚,经鉴定及履行手续后入藏我馆,丰富了馆藏类别和数量。
(七)积极参与文明探源宣讲活动。积极参加市文明办组织的《文明探源我来说》活动,组织5名专业人员深入到市县机关单位和街道社区巡回宣讲,反映较好。其中姚璐以《文物活起来,探秘漯河文明之源》为题,高雅琼以《探秘贾湖》为题,刘晨以《漯河考古新发现与研究》为题,赵永胜以《临颍历史文化遗珠》为题,李丽莉以《漯河地区文明发展史》为题,分别开展多场宣讲活动。同时,赵永胜同志在漯河日报社举办的公益讲座上,开展3场《漯河历史名人》宣讲活动。
(八)成功申报国家二级博物馆。按照中国博物馆协会印发《关于开展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抽调各部门精兵,成立申报专项工作组,认真对照评分细则,对申报资料进行最终审核校稿,全力以赴,成功获称“国家二级博物馆”,为我市文博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九)开发本馆文创品牌并积极参展。为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我馆以漯河本地历史文化为主题,积极开发文创产品。目前已提交注册申请,正在打造本馆文创品牌,助力提升漯河知名度和美誉度。8月23日漯河市博物馆参加第十届博博会,展出本馆文创产品近30余件,宣传了漯河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其中博物馆纪念币和印章打卡深受观众喜爱。展会期间,我馆与全国各地博物馆开展充分交流,不断加强文物活化利用,共同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11月14日漯河市博物馆协文创产品参加第十一届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我馆推出的贾湖骨笛、贾湖陶、冰箱贴等成为展区明星产品。其中,我馆推出的“水泽漯土”系列帆布袋荣获第十一届中原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创意设计奖”,祁闻砚同志当选展会“城市展馆优秀推荐官”。
(十)与延安博物馆签约合作共建。为促进漯河和延安两地文化交流,实现两地博物馆间更加广泛、更具深度的合作共建,11月17日漯河市博物馆与延安博物馆签约合作共建协议,共同赋能文物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一同讲好双城历史故事,传承发展好红色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十一)持续深化学术研究。2024年我馆聚焦漯河本地红色文化、贾湖文化、商埠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内容,不断提升科研水平,积极申报省、市社科联调研课题10项。2024年6月,漯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公布了2023年度漯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调研课题结项与评奖情况,我馆共有6项研究课题被评为优秀调研成果。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为漯河更加出彩贡献文博力量。
今年内完成了《河南漯河2021-2023年史前考古调查简报》、《漯河源汇皇寓遗址龙山文化遗存发掘简报》、《漯河源汇皇寓遗址2013和2019年考古发掘二里头文化时期遗存》三篇简报,其中前两篇已被中文核心期刊《华夏考古》通知录用,拟于2025年上半年发表。
(十二)加大宣传提升知名度。我馆在新华网、《河南日报》、《漯河日报》、学习强国等市级及以上新闻媒体发布漯河市博物馆相关信息40余篇。为《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河南卷》提供词条3篇。漯河市博物馆微信公众号配合社教活动开展做好宣发工作,目前微信公众号粉丝数量已达6万多人,今年发布文章61篇,录制宣传视频17个,点击量超过7万余次,大大提高了我馆公众号的活跃度。众多的关注人数和丰富的宣传方式,为进一步讲好沙澧岸边的漯河故事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三)安全生产基础得以夯实。我馆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确保重点、人技结合、保障安全”的方针,每周由分管领导带队对馆内报警设施、消防器材、照明路线等进行逐一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进一步加强防汛值守,完善了《漯河市博物馆防汛应急预案》,充实应急救援队伍力量,更换无法使用的应急物资,防患于未然,确保博物馆无安全事故发生。在节庆假日及极端天气时加强安防值守,在全市“应急演练日”认真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全面提升防火、防盗等各类突发性安全事件应急能力,确保良好参观秩序,提升游客参观体验。2024年1月12日,河南省文物局通报表彰2023年度全省文物安全与行政执法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漯河市博物馆荣获“河南省文物安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许峥荣获“河南省文物安全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十四)文明创建扎实推进。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标准,对馆内学雷锋志愿服务站、馆内外各公益广告、文明标识、各项环境进行了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职责,安排专职人员对馆外绿化带、道路等地方进行大扫除,并有保洁人员进行不间断巡查,清洁卫生。组织开展城市清洁、交通执勤等志愿服务项目,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精神,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接下来,漯河市博物馆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集全馆之力,汇全馆之智,凝心聚力,不断改进工作思路,优化服务质量,创新陈展内容,丰富社教活动,加强文物保护,继续谱写一曲内化文明,外化服务,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文博事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