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五谷杂粮邂逅千年铜镜,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在博物馆里徐徐展开。
来自四川传媒学院的王玉儿老师从"五谷丰登"的传统寓意讲起,详细解读了稻、黍、稷、麦、菽的文化内涵;继而带领大家穿越时空,探寻五谷粮食画这项古老技艺,讲述其从民间工艺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故事。
活动中,孩子们以粮为笔,以镜为范,将黑米、绿豆、小米等寻常谷物,精心拼贴在铜镜纹样的轮廓之中。汉代的百乳纹在杂粮的填充下渐渐丰满,连弧纹铜镜因谷物的排列而生动显现。那些曾经冰冷的青铜纹饰,在五谷的温暖质感中获得了新的生命。
在创作过程中,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放慢了动作。他们时而对照铜镜图样细细端详,时而调整粮粒的排列方向。这种专注,或许正是传统纹样的魅力使然——那些流转千年的线条与图案,自有一种让人静心的力量。
当一幅幅作品完成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五谷与铜镜的结合,更是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诠释。传统文化在这一刻通过最朴实的材料,最日常的方式,悄然走进现代生活,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美的种子。